台式磷酸盐测定仪基于钼锑抗分光光度法,通过磷酸根与钼酸盐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磷钼杂多酸,经抗坏血酸还原为蓝色络合物,在 70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浓度。测量需严格遵循 “样品预处理 — 显色反应 — 仪器检测 — 数据校准” 流程,避免操作误差(如试剂添加量偏差、显色时间不足)导致结果失真,具体步骤如下。 一、测量前准备:试剂与仪器核查 1、试剂与器皿准备 试剂:确认钼酸盐溶液(冷藏保存、无沉淀)、抗坏血酸溶液(现配、无色透明)、磷酸盐标准溶液(在有效期内)均符合保持要求;准备无磷纯水(电导率≤0.1μS/cm)作为空白对照。 器皿:50mL 比色管(专用,经 5% 硝酸浸泡 24 小时并冲洗干净)、移液管(1mL、5mL、10mL,校准合格)、比色皿(1cm 石英皿,透光面无划痕)。 2、仪器预热与校准 开机预热 30 分钟(确保光源稳定),检查波长设置(700nm,偏差需≤1nm); 用空比色皿进行基线校正(仪器自动调零),确保吸光度显示 0.000Abs(波动≤±0.002Abs)。 二、样品预处理:消除干扰与定容 1、水样采集与保存 采集水样后立即用 0.45μm 滤膜过滤(去除悬浮物,避免颗粒物吸附磷酸根),若无法立即检测,需加硫酸调 pH 至 1-2(抑制微生物活动),4℃冷藏(最长保存 24 小时)。 2、干扰消除(按需操作) 若水样含高浓度铁(>10mg/L):加入 1mL 抗坏血酸溶液(100g/L)还原铁离子(避免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若含硫化物(有异味):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溶液(30%),搅拌至气泡消失(氧化硫化物,防止干扰显色)。 3、定容与移液 取 10.0mL 过滤后水样注入 50mL 比色管,用无磷纯水稀释至 25mL 刻度(若磷酸盐浓度过高,需减少取样量,确保稀释后浓度在 0.01-0.6mg/L 范围内,此为仪器最佳检测区间)。 三、显色反应:控制条件确保络合物稳定 显色反应是测量核心,需严格控制试剂添加顺序、反应温度和时间: 1、试剂添加 向比色管中加入 1.0mL 抗坏血酸溶液(还原剂),混匀后静置 30 秒(确保充分溶解); 加入 2.0mL 钼酸盐溶液(显色剂),立即混匀(避免局部浓度过高产生沉淀); 用无磷纯水定容至 50mL 刻度,盖紧盖子后颠倒混匀 3 次(确保试剂与水样充分接触)。 2、反应条件控制 显色温度:保持在 20-30℃(若室温<20℃,置于恒温水浴(25℃)中反应;>30℃需降温,高温会导致显色过快且不稳定); 显色时间:静置 15 分钟(确保蓝色络合物完全生成),30 分钟内完成检测(超过时间络合物会逐渐褪色,吸光度下降)。 四、仪器检测:空白校正与样品测量 1、空白与标准系列测定 空白样:取 10.0mL 无磷纯水,按上述显色步骤操作,注入比色皿,在 700nm 处测定吸光度(A 空白,需≤0.020Abs); 标准系列:分别取 0.00、0.50、1.00、3.00、5.00mL 磷酸盐标准使用液(10mg/L),按水样步骤显色,测定吸光度后绘制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 R² 需≥0.999)。 2、样品吸光度测量 将显色后的水样注入比色皿(避免气泡,若有气泡用滤纸轻敲排出),擦拭透光面后放入检测位; 仪器自动显示吸光度(A 样品),连续测量 3 次(间隔 10 秒),取平均值(偏差需≤0.005Abs)。 五、数据计算与质量控制 1、浓度计算 校正吸光度:A 校正 = A 样品 - A 空白; 查标准曲线得对应浓度(C1,单位 mg/L),按稀释倍数换算实际浓度:C = C1 ×(50 / V),其中 V 为水样取样体积(mL)。 2、质量控制验证 平行样检测:取同一水样做 2 份平行样,相对偏差需≤5%(超过则重新检测); 加标回收实验:向水样中加入已知量磷酸盐标准液,回收率需在 90%-110%(验证无基质干扰)。 六、测量后处理 1、器皿清洁 比色管、比色皿用无磷纯水冲洗 3 次,倒置晾干;比色皿放入专用盒(避免透光面磨损)。 2、仪器与试剂收纳 关闭仪器电源,记录使用状态(如光源稳定性、故障情况);剩余试剂按保持条件存放(钼酸盐溶液放回冰箱,抗坏血酸溶液若有剩余 24 小时内废弃)。 通过标准化操作,可将测量偏差控制在 5% 以内,确保磷酸盐检测结果(如地表水、污水中总磷)的准确性,为水质评价和污染治理提供可靠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