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测定仪作为水质监测的核心设备,其检测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水环境评估与治理决策。在长期运行中,仪器难免出现各类异常,若不能及时排查修复,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更可能导致数据失真。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系统梳理常见异常类型,提供可操作的排查路径与修复方案。 一、检测结果异常 检测结果偏离标准值是最易发现的异常,需按“试剂-操作-设备”的逻辑逐步排查。 试剂问题往往是源头。若新配制试剂导致结果异常,应检查试剂纯度是否达标,如分析纯重铬酸钾是否混有杂质;查看试剂配制过程是否规范,消解液稀释比例错误会直接影响氧化能力。过期试剂的危害更隐蔽,比如硫酸亚铁铵溶液长期存放会因氧化导致浓度下降,需每两周标定一次浓度,发现异常立即更换。 操作细节的疏忽也会引发偏差。手动移液时,若移液枪未按规定润洗,残留的蒸馏水会稀释样品;自动进样时,样品瓶液面过低导致进样量不足,或瓶壁有气泡附着影响取样精度。消解步骤的温度控制尤为关键,不同检测方法对应特定消解温度(如重铬酸钾法需165℃±2℃),若温控不准,需用标准温度计校准加热模块,更换老化的温控传感器。 设备光学系统故障是深层原因。光源强度衰减会导致吸光度检测偏差,可通过对比新光源的检测值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比色皿内壁挂液或有划痕,会散射光线影响读数,建议每次使用后用镜头纸擦拭,每月更换一次比色皿密封圈防止漏液。 二、机械运转故障 仪器机械系统的顺畅运行是检测连续性的保障,常见故障集中在进样与搅拌模块。 进样管路堵塞多因样品杂质沉积,表现为进样速度变慢或中断。排查时先断开管路接口,用注射器反向冲洗,若阻力较大,可注入5%硝酸溶液浸泡30分钟溶解水垢;对于粘稠样品造成的有机堵塞,需用无水乙醇冲洗去除油脂类污染物。蠕动泵故障更需细致处理,泵管老化会出现弹性下降,导致流量波动,应每3个月更换一次泵管,并调整泵头压力至“压而不扁”的最佳状态;泵轴磨损则表现为转动异响,需拆解泵体更换轴承,涂抹专用硅基润滑剂减少摩擦。 搅拌系统异常直接影响反应均匀性。搅拌子卡顿可能是容器底部有划痕,或磁力耦合器磁场减弱,可更换光滑的反应管,用高斯计检测磁场强度;搅拌速度失控时,先检查调速旋钮是否接触不良,清洁触点后仍无改善,需更换调速电路板。自动搅拌装置的同步性问题较隐蔽,多组反应杯搅拌速度不一致会导致消解程度差异,需用转速计逐一校准,误差控制在±5转/分钟内。 
三、电路与显示故障 电路系统故障具有突发性,需按“电源-主板-外设”的层级排查。 电源异常是基础诱因。开机无反应时,先检查电源线是否有破损,插座地线是否连接可靠;内置保险丝熔断多因瞬时高压,需更换同规格保险丝(通常为2A/250V),并加装稳压电源防止再次烧毁。主板故障表现为指示灯乱闪或功能紊乱,可用万用表检测各接口电压,若5V供电引脚电压跌落至4.5V以下,可能是滤波电容鼓包,更换同规格电解电容即可恢复。 显示系统故障影响操作交互。屏幕黑屏时,先检查背光灯是否损坏,LCD屏排线是否松动;触摸失灵多为表面油污积累,用异丙醇擦拭后仍无改善,需更换触摸面板。数据传输中断时,串口通讯故障可通过更换数据线测试,USB接口接触不良则需清洁接口引脚,或通过蓝牙模块实现无线传输规避硬件缺陷。 四、环境适应性故障 复杂环境会加剧仪器损耗,需针对性制定防护与修复方案。 高温高湿环境易引发电路腐蚀,表现为焊点氧化脱落。日常应在仪器内部放置硅胶干燥剂,每月更换一次;发现电路板有绿锈,需用无水酒精清洗后,涂抹三防漆隔离潮气。粉尘较多的工业现场,采样泵过滤器易堵塞,导致抽力下降,应每周拆开过滤器外壳清理滤网,加装前置旋风分离器减少粉尘进入。 强电磁干扰会导致数据跳变,如附近有大功率电机时,检测值波动幅度超过5%。排查时可将仪器接地线加粗至4平方毫米,或用金属屏蔽罩包裹主机,信号线采用带屏蔽层的双绞线,两端接地消除干扰。低温环境下试剂结晶会堵塞管路,需在采样系统加装伴热套,温度设置为25℃±3℃,确保试剂保持液态。 五、预防性维护 建立科学的维护周期能从源头减少异常发生。每日检测前,用标准溶液验证仪器精度;每周拆解进样阀,用超声波清洗仪去除内部残留;每月校准光路系统,记录吸光度漂移值;每季度全面检查电路连接,紧固松动的接线端子。 备件管理同样重要,建议储备易损件如泵管、密封圈、光源灯等,标注更换周期提前备货。建立故障台账,记录每次异常的现象、处理方法及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找出高频故障点,针对性改进维护策略。 六、结语 COD测定仪的异常排查需要“望闻问切”:观察数据趋势变化,聆听机械运转声音,询问操作人员使用细节,检测关键部件参数。通过系统排查与精准修复,既能保障仪器长期稳定运行,更能锤炼操作人员的故障诊断能力,为水质监测工作筑牢技术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