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BOD检测仪通过电极感应水体中微生物代谢消耗的溶解氧,实现生物需氧量的实时监测,其运行易受水体环境、电极性能及设备状态影响,出现各类故障。排查故障需遵循 “先排查外部干扰,再定位内部部件” 的原则,针对检测系统、电极部件、数据传输及环境适配四类典型故障,精准分析原因并采取对应措施,确保监测数据准确与设备稳定。 
检测系统的常见故障集中在溶解氧监测与反应条件控制。若仪器提示 “溶解氧检测异常” 或读数波动剧烈,需先检查水样预处理单元,确认过滤装置是否堵塞,悬浮颗粒物堆积会阻碍水样流通,导致检测数据失真;再核查水样温度是否稳定,温度骤变会影响溶解氧溶解度与微生物活性,需确认温控模块是否正常工作,若温度偏离 20℃±1℃的标准范围,需重新校准温控系统。若出现 “反应周期内 BOD 值无变化”,需检查曝气装置是否正常供氧,微生物缺氧会停止代谢;同时确认营养盐添加模块是否按设定剂量投加试剂,营养盐不足会抑制微生物活性,必要时拆解管路检查是否存在堵塞,确保试剂输送通畅。 电极部件的故障直接影响检测精度,需重点关注性能衰减与污染问题。若电极响应速度变慢(如达到稳定读数时间超过说明书规定值),可能是电极表面附着生物膜或有机物,需按规范进行清洁,用中性洗涤剂溶液轻柔擦拭电极探头,再用去离子水冲洗晾干,禁止使用硬物刮擦敏感膜;若清洁后无改善,需检查电极内部电解液是否耗尽或变质,电解液不足会导致信号减弱,需按型号添加或更换新电解液。若电极出现 “零点漂移过大”,需先进行零点校准,使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验证零点是否准确;若校准后仍漂移,可能是电极密封性能下降,外界气体渗入影响检测,需检查电极密封圈是否老化,及时更换同规格密封圈,确保密封严实。 数据传输与处理模块的故障易导致监测数据异常或丢失。若仪器与后端平台无法通信,需先检查网络连接状态,确认网线接口是否松动或无线模块信号强度是否达标,弱信号区域需调整天线位置或增设信号放大器;再核查数据传输协议是否与平台匹配,协议不兼容会导致数据无法解析,需重新配置协议参数。若出现 “数据存储异常”(如历史数据缺失、存储满未报警),需检查存储模块是否正常工作,确认存储容量设置与数据覆盖规则是否合理,必要时格式化存储单元并重新启动;同时检查数据备份功能,若自动备份失效,需手动导出关键数据,避免数据丢失影响后续分析。 环境适配相关故障多由外界条件超出仪器耐受范围引发。若仪器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频繁死机,需检查散热装置(如风扇、散热片)是否堵塞,灰尘堆积会导致散热不良,需定期清理散热部件;同时确认设备外壳是否密封,潮湿空气渗入会腐蚀内部电路,需加装防潮装置或更换密封部件。若水体含高浓度腐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会加速电极与管路老化,需检查电极材质是否适配,必要时更换耐腐蚀性电极,同时在水样入口处加装中和预处理单元,调节水样 pH 至 6-8 的适宜范围,避免腐蚀损坏设备部件。 处理故障时需做好记录,详细记录故障发生时间、表现、排查步骤及解决方案,建立故障档案。定期分析故障规律,若某类故障频繁出现,需优化维护周期(如缩短电极清洁间隔、提前更换易损件),从源头减少故障发生。涉及电极校准、部件更换等关键操作,需严格遵循说明书规范,必要时联系厂家技术人员,确保故障处理科学有效,保障在线BOD检测仪长期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