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水中油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高度依赖探头表面的洁净度,油污、生物附着或杂质残留会直接影响光学信号的透射与反射,导致测量偏差。其表面清洁需遵循 “针对性除污、无损伤操作” 原则,结合污染物类型选择科学方法。 一、清洁前的准备工作 需提前准备专用工具:软质尼龙毛刷(毛长不超过 3mm)、医用级无尘布、专用光学清洁剂(如异丙醇与纯水 1:1 混合液)、压缩氮气(压力 0.1-0.2MPa)、专用清洁棉片(含酶清洁剂)。清洁前需断开传感器与主机的连接,记录传感器编号及清洁前状态(如表面油污分布、是否有生物膜)。若传感器安装在水下,需先将其平稳取出,避免剧烈晃动导致残留液体飞溅,放置在铺有无尘布的工作台面(远离通风口,防止灰尘附着)。 二、针对不同污染物需采用差异化清洁步骤 对于轻度油污(如检测后残留的微量油膜),先用无尘布蘸取专用光学清洁剂,以 “中心向外” 螺旋式擦拭探头表面(力度轻缓,避免按压),每擦拭一次更换一块无尘布,防止二次污染。擦拭后用压缩氮气以 45° 角轻吹表面 30 秒,确保清洁剂完全挥发。若表面有凝固油垢(如长期未清洁形成的硬结),不可直接刮擦,需用专用清洁棉片浸泡 5% 碳酸氢钠溶液后覆盖油垢处,静置 2 分钟软化后,用软毛刷轻刷至脱落,再用光学清洁剂擦拭残留痕迹,最后氮气吹干。 三、生物附着(如藻类、微生物膜)的清洁需兼顾除污与保护 先用软毛刷蘸取专用酶清洁剂(含蛋白酶成分),沿同一方向轻刷表面(避免来回摩擦),酶清洁剂可分解生物膜的蛋白质结构,减少机械擦拭对传感器的损伤。刷净后用纯水冲洗表面至无泡沫,再用无尘布吸干水分,最后用光学清洁剂二次擦拭。若附着严重(如出现青苔),可将传感器浸入 5% 柠檬酸溶液中(仅淹没探头部分),静置 5 分钟后取出,用软毛刷轻刷,纯水冲洗后氮气吹干 —— 柠檬酸可溶解生物分泌的钙质外壳,且对传感器材质腐蚀性极低。 四、清洁后的检查与维护不可忽视 清洁后需在强光下观察探头表面:迎着光线倾斜 45° 角检查,若发现仍有细微划痕状残留,需用无尘布蘸取少量无水乙醇,以 “点擦” 方式处理局部(每次擦拭面积不超过 0.5cm²),避免大面积擦拭导致信号区域磨损。确认清洁后,需进行性能验证:将传感器接入主机,测量已知浓度的标准油溶液,若测量值与标准值偏差超过 3%,需重新清洁(可能存在隐性污染)。清洁合格的传感器需立即安装或放入专用保护盒(内垫无尘海绵),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五、清洁操作的禁忌事项需严格遵守 禁止使用金属刷、砂纸等硬质工具,会划伤光学表面导致永久性信号失真;禁用碱性清洁剂(如氢氧化钠溶液),其会腐蚀传感器的镀膜层;酒精类清洁剂需控制浓度(不超过 75%),高浓度酒精可能溶解表面保护涂层。清洁过程中若发现探头表面有裂纹或镀膜脱落,需停止使用并标记待修,不可继续清洁或安装使用。 六、日常清洁频率需结合使用环境设定 在油污浓度较高的检测场景(如工业废水监测),建议每次检测后立即清洁;在淡水或低污染水体中,可每 3 天清洁一次;若用于海水环境,因盐分会加速生物附着,需每日检测后进行简易清洁(用纯水冲洗 + 氮气吹干),每周进行一次深度清洁(酶清洁剂处理)。每次清洁后需记录清洁时间、污染物类型、使用的清洁剂及清洁后性能验证数据,形成清洁档案,为后续优化清洁周期提供依据。 总之,数字水中油传感器的表面清洁需平衡 “彻底除污” 与 “保护光学元件” 的需求,通过针对性工具、分级清洁流程及严格的操作规范,既能保障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又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为水中油分监测提供可靠的硬件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