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油仪作为检测水体中油分浓度的精密仪器,其核心部件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使用寿命。通过科学的保养措施,可将设备平均故障间隔延长至 800 小时以上,显著降低维护成本。以下五大关键保养措施需严格执行。 一、光学系统精细化保养 光学系统是仪器的核心,需重点防护。每次检测后,立即用镜头纸蘸无水乙醇擦拭比色皿外壁,去除残留油膜,避免长期积累形成光吸收干扰。每周打开仪器光学仓,用专用气吹清理光栅和检测器表面的灰尘,严禁用手触摸光学元件。对于高浓度样品检测后,需用四氯化碳冲洗比色池管路,防止油分附着在内壁形成顽固污染。当发现测量基线漂移超过 0.002AU 时,需用标准滤光片校准光路,确保波长精度维持在 ±1nm 范围内。 二、样品预处理系统维护 样品预处理环节的污染会直接缩短仪器寿命。萃取用分液漏斗需每日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 30 分钟,彻底去除残留有机物;萃取剂储存瓶应选用棕色玻璃材质,避免光照导致试剂变质产生杂质。自动进样器的取样针每周需用 10% 硝酸溶液冲洗,防止针内残留油分固化堵塞。对于含悬浮物较多的水样,必须加装 0.45μm 滤膜过滤装置,且每 50 个样品更换一次滤膜,避免颗粒物进入检测系统划伤比色皿。 三、定期校准与性能验证 校准周期需根据使用频率设定:每日检测超过 20 个样品时,应每周校准一次;检测量较少时,每月至少校准一次。校准需使用三级油标准溶液(如 20mg/L、100mg/L、500mg/L),每次校准前需将标准液恒温至 25℃±0.5℃。每季度进行一次性能验证,用质控样检验仪器准确度,若相对误差超过 ±5%,需重新标定仪器或更换老化的光源灯。光源灯使用寿命约 500 小时,当发现发光强度下降(表现为低浓度样品信号减弱)时,应及时更换,避免因光源不稳定导致的测量偏差。 四、运行环境控制 仪器需安装在恒温恒湿的实验室,环境温度保持在 15-30℃,湿度控制在 40%-60%,避免空调直吹或阳光直射。电源系统需配备稳压电源,确保电压波动不超过 ±5%,防止瞬间高压损坏电路。检测区域需远离强磁场设备(如离心机、大型泵类),避免电磁干扰影响检测器信号。每次使用完毕后,关闭仪器主机前需先运行清洗程序,再依次关闭软件和电源,养成规范的开关机习惯。 五、关键部件定期检修 每年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检查单色器传动机构的润滑情况,添加专用润滑油;测试检测器的响应灵敏度,若下降超过 20% 需及时更换;紧固电路连接端子,防止氧化导致的接触不良。对于使用超过 3 年的仪器,需更换泵管、密封圈等易损件,避免因老化导致的泄漏问题。建立设备运行台账,详细记录每次维护的内容、更换部件型号及校准数据,通过趋势分析提前预判部件老化时间。 通过系统化落实以上措施,可使红外测油仪的使用寿命延长至 8 年以上,同时保持 95% 以上的检测精度。实际操作中需结合样品特性灵活调整保养频率,高污染样品检测后应立即进行系统清洗,从源头减少部件损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