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全自动测定仪凭借自动化操作、检测效率高的优势,广泛用于水质监测领域,定期校准是保障其检测精度的关键。若校准过程中出现“校准曲线非线性”“检测值与标准值偏差超限”“校准程序中断”等问题,需从多环节排查原因,以下梳理常见失效因素。 一、校准物质相关原因 1、标准溶液失效或配制不当 标准溶液是校准的基准,其质量直接决定校准成败: 过期或保存不当:COD标准储备液有明确有效期,过期后有机物浓度易降解,导致实际浓度低于标注值;若储存时未避光、密封或未按要求冷藏,会加速浓度变化,例如敞口存放会因挥发或吸收空气中杂质,导致标准溶液纯度下降。 配制操作误差:若需稀释储备液配制校准用标准溶液,稀释过程易出问题——用普通自来水代替无有机物纯水,会引入额外COD贡献值;移液时操作不当(如移液管未润洗、液面读数偏差)、稀释后未充分混匀,会导致配制的标准溶液浓度与理论值不符,校准曲线出现偏差。 2、试剂适配性差或变质 COD全自动测定仪需依赖专用试剂(如氧化剂、催化剂)完成校准反应,试剂问题会直接导致校准失败: 试剂过期或变质:氧化剂(如重铬酸钾溶液)长期存放易吸潮结块,催化剂(如硫酸银溶液)可能因光照分解,有效成分含量下降,导致与标准溶液反应不充分,校准过程中颜色变化异常,无法形成有效校准曲线。 试剂与仪器不匹配:不同品牌、检测原理的COD测定仪,对试剂的成分、浓度要求不同,若使用非原厂配套试剂(如用其他品牌氧化剂替代),可能因反应条件不匹配(如氧化能力不足、反应速率异常),导致校准数据异常。  
 二、设备核心部件故障 1、光学系统污染或老化 多数COD全自动测定仪基于分光光度法检测,光学系统故障是校准失败的常见原因: 光路污染:比色皿内壁附着残留试剂、水样悬浮物,或光路镜片沾染灰尘、油污,会遮挡光线,导致吸光度检测值偏差;若比色皿有划痕、破损,会使光线折射异常,校准曲线线性变差,甚至无法形成曲线。 光源或检测器老化:光源(如钨灯、氘灯)使用久后发光强度下降,检测器(如光电倍增管)灵敏度降低,会导致检测信号减弱,低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无法准确捕捉,校准数据离散度大。 2、进样与反应系统异常 全自动测定仪的进样精度和反应条件控制,直接影响校准效果: 进样系统故障:蠕动泵泵管老化(出现裂纹、弹性下降)会导致进样量不准,或进样针堵塞、污染(残留试剂结晶),使实际进入反应池的标准溶液、试剂体积不足,反应不充分;若进样阀密封不严,会出现漏液,导致实际反应体系浓度偏离设定值。 反应条件失控:COD检测需特定温度(如高温消解)、反应时间,若加热模块故障(如加热管损坏、温度传感器失灵),无法达到设定消解温度,或温控系统波动过大,会导致有机物氧化不彻底;若搅拌模块故障(如搅拌速率不足、搅拌桨卡顿),反应液混合不均,会使检测值波动,校准无法通过。 三、操作流程与参数设置原因 1、校准操作不规范 人为操作细节偏差易导致校准失败: 校准顺序错误:部分仪器需按“空白校准→低浓度标准溶液→高浓度标准溶液”的顺序操作,若颠倒顺序,高浓度溶液残留会污染低浓度标准溶液,导致低浓度检测值偏高,校准曲线出现拐点。 空白校准遗漏或污染:空白校准需使用无有机物纯水,若跳过空白校准,仪器会将基底干扰计入检测值;若空白水样受污染(如容器未清洁、纯水含杂质),空白值过高,会导致所有校准点检测值整体偏移,无法形成有效曲线。 2、设备参数设置错误 校准前参数未按要求调整,会导致校准程序异常: 校准模式选错:仪器通常支持“单点校准”“多点校准”等模式,若需多点校准却误选单点校准,会因数据点不足无法拟合曲线;若校准浓度范围设置错误(如标准溶液浓度超出仪器设定量程),会导致高浓度点检测值溢出,校准中断。 基础参数偏差:温度补偿、反应时间等参数设置错误,会影响检测精度。例如,环境温度与仪器默认温度差异大却未开启温度补偿,会导致试剂反应速率变化;反应时间设置过短,有机物未充分氧化,校准值普遍偏低。 四、环境与干扰因素 1、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 校准环境的温湿度、电磁干扰会影响仪器性能: 温度波动过大:校准环境需稳定在仪器要求范围(如15-30℃),温度骤升骤降会影响试剂稳定性(如氧化剂活性变化)、光学部件精度(如比色皿体积热胀冷缩),导致检测值波动。 电磁干扰:若校准环境附近有大功率设备(如电机、高压线路),强电磁信号会干扰仪器电子元件(如数据处理器、检测器),导致校准过程中数据跳变,程序无法正常运行。 2、水样或容器污染 校准过程中接触的水样、容器若含干扰物质,会影响校准结果: 容器污染:盛放标准溶液、空白水样的容器未彻底清洁(残留前次检测的高浓度COD水样),会引入额外有机物,导致校准值偏高;若容器材质不兼容(如塑料容器释放有机物),也会造成污染。 交叉污染:校准不同浓度标准溶液时,若未彻底清洗进样管路、反应池,前一浓度溶液残留会污染后一浓度溶液,导致校准数据离散,无法通过校准验证。 五、结语 COD全自动测定仪无法校准,多是“校准物质-设备部件-操作流程-环境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排查时可按“先核查标准溶液与试剂,再检查设备核心部件,最后规范操作与环境”的顺序逐步验证,找到原因后针对性解决(如更换标准溶液、清洁光学系统、修正参数设置),即可重新完成校准,确保仪器后续检测数据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