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蓝绿藻检测仪的电极膜片是感知水样中蓝绿藻相关信号的关键部件,长期使用后易因污染、老化或破损导致检测精度下降,需及时更换。更换过程需遵循规范流程,注重操作细节,避免损伤电极本体或影响后续检测稳定性,确保更换后仪器能快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更换前的准备工作是保障操作顺利的基础。首先需阅读仪器说明书,明确电极膜片的型号规格、更换工具及专用耗材(如配套密封圈、电解液),确保新膜片与电极型号完全匹配,避免因规格不符导致安装失败或检测异常。其次需准备必要工具,如专用扳手(避免使用普通扳手损伤电极接口)、无尘布、专用清洗液(或纯水)、一次性手套,同时备好新膜片及配套的电解液(若膜片需预先填充)。此外,需暂停检测仪运行,关闭进样系统,切断电极供电(若仪器支持单独断电),防止更换过程中水样流入电极内部或产生电击风险;用无尘布清洁电极周边区域,避免灰尘、杂质进入电极内部。 旧膜片的拆除需谨慎操作,避免损伤电极核心部件。第一步,用专用扳手轻轻拧下电极前端的膜片固定螺帽,拧动过程中保持电极垂直稳定,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电极接口变形或内部元件移位。取下固定螺帽后,小心取出旧膜片及配套密封圈,注意观察旧膜片状态(如是否破损、污染程度),初步判断膜片失效原因(如正常老化或异常污染),为后续使用维护提供参考。随后用专用清洗液(或纯水)冲洗电极前端的膜片安装槽,清除残留的电解液、污染物或旧密封圈碎片,冲洗时避免水流直接冲击电极内部敏感元件;用无尘布蘸取少量清洗液轻轻擦拭安装槽内壁,确保槽内无杂质、无腐蚀痕迹,若发现安装槽有划痕或损坏,需及时联系厂家处理,不可继续安装新膜片。 新膜片的安装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密封与接触良好。首先检查新膜片外观,确认无破损、变形、污染,配套密封圈弹性良好、无老化;若膜片需预先填充电解液,需按照说明书要求的剂量缓慢注入电解液,避免产生气泡(气泡会影响信号传导,导致检测偏差),填充后轻轻振动膜片,确保电解液均匀分布且无泄漏。将新膜片平整放入电极安装槽,注意膜片的正反面(通常有标识,如 “朝向水样侧”),避免装反导致检测失效;随后套上配套密封圈,确保密封圈完全嵌入安装槽的密封凹槽内,无偏移或扭曲,防止后续使用中出现水样渗漏。将固定螺帽对准电极接口,用手轻轻拧至贴合后,再用专用扳手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扭矩拧紧(不可过度拧紧,避免压碎膜片或损坏螺帽螺纹),拧紧过程中保持膜片与安装槽贴合紧密,无松动或倾斜。 安装后的检查与校准是确保仪器正常运行的关键。首先进行密封性检查,重新开启进样系统(低流速),观察电极膜片周边是否有水滴渗出,若出现渗漏,需关闭进样系统,轻轻拧松固定螺帽后重新调整膜片与密封圈位置,再按规定扭矩拧紧,直至无渗漏。随后恢复电极供电,启动检测仪,观察仪器是否有报错信息(如 “膜片未识别”“信号异常”),若报错需排查膜片安装是否到位、电解液是否充足。待仪器启动稳定后,进行零点校准与量程校准,使用标准蓝绿藻溶液(符合仪器检测范围)按说明书步骤完成校准,确保校准后仪器读数与标准值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校准完成后,记录膜片更换时间、校准数据及新膜片型号,建立维护档案,同时恢复检测仪正常运行模式,监测初期需增加数据观察频次,确认仪器检测数据稳定、无异常波动。 更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可忽视。操作人员需全程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手指接触膜片敏感面(手上油脂会污染膜片,影响检测信号);所有工具与耗材需保持清洁,避免杂质污染电极内部或膜片;更换下来的旧膜片与密封圈需按有害废弃物规范处置,不可随意丢弃;若更换过程中不慎损坏电极部件(如螺帽、安装槽),需立即停止操作,联系仪器厂家技术人员处理,不可自行拆解电极本体。此外,新膜片更换后需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 “活化”(如浸泡在专用溶液中一段时间),确保膜片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再投入正式检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