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盐快速检测测试包因便捷性广泛应用于现场检测,但操作过程中易因细节疏漏陷入误区,导致检测结果偏差或安全风险,需明确常见误区及影响,规范操作流程,保障检测可靠性,具体误区如下。 一、样品预处理操作误区 杂质未有效去除:未对含悬浮物、胶体的水样进行过滤或离心处理,直接取样检测。此类杂质会附着在试剂反应界面,阻碍硝酸盐与试剂充分反应,同时可能吸附显色物质,导致检测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正确操作需确保水样澄清,避免物理杂质干扰反应过程。 pH 值忽视调节:未检测水样 pH 值,直接使用测试包。若水样 pH 值超出试剂适宜反应范围(通常为中性至弱酸性),会抑制显色反应或导致试剂分解,使溶液颜色异常(如不显色、显色过浅或出现沉淀),无法准确判读浓度。需提前用酸碱调节剂将水样 pH 值调整至规定区间,再进行检测。 稀释操作不规范:当水样硝酸盐浓度超出测试包量程时,稀释过程中未使用无硝酸盐空白液(如去离子水),或稀释倍数计算错误、混匀不充分。非空白液稀释会引入额外硝酸盐,导致结果偏高;稀释倍数偏差或混匀不足则会造成局部浓度不均,使检测值与实际浓度偏离,需严格按说明书选择稀释液并确保操作精准。 二、试剂使用操作误区 试剂添加顺序与剂量错误:未按说明书规定顺序添加试剂(如先加显色剂后加催化剂),或随意增减试剂用量。试剂反应存在严格的先后逻辑,顺序颠倒会导致反应路径改变,无法生成特征显色物质;剂量偏差则会造成反应不完全(剂量不足)或试剂过量干扰(剂量过多),均影响颜色深浅与浓度对应关系。 试剂储存与取用不当:未将测试包存放在避光、干燥、恒温的环境中,导致试剂受潮、变质(如显色剂变色、稳定剂失效);取用试剂时未佩戴手套,手部汗液、杂质污染试剂,或反复开启试剂包装导致试剂氧化。变质或污染的试剂无法正常反应,直接导致检测失败,需严格遵循试剂储存要求,取用过程保持洁净。 三、反应过程控制误区 反应时间与温度失控:未按规定控制反应静置时间(如提前或延迟判读),或在温度过高 / 过低环境中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不足会导致显色不充分,结果偏低;时间过长则可能引发副反应,颜色加深或褪色;温度异常会加速或减缓反应速率,破坏浓度与显色的线性关系,需在说明书指定温度下,严格把控反应时长。 反应过程剧烈振荡:添加试剂后剧烈振荡反应管,导致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会附着在管壁或悬浮于溶液中,干扰视觉判读,使操作人员误判颜色深度,同时可能破坏反应生成的稳定显色体系,造成颜色消退,需轻轻颠倒混匀,避免气泡产生。 四、结果判读与安全操作误区 判读条件与方法错误:在强光直射(如阳光直射)或光线昏暗环境下进行比色,或判读时视线与反应管液面不平齐。强光会改变颜色视觉感知(如浅色变深),昏暗则导致颜色分辨不清;视线角度偏差会产生视差,误读色阶,需在自然光下保持视线与液面水平,对比标准色卡。 安全防护缺失与废弃物乱弃:操作时未佩戴手套、护目镜,直接接触试剂与水样,若试剂含腐蚀性成分,易引发皮肤灼伤;检测后将使用过的反应管、手套等废弃物混入普通生活垃圾,未按危险废弃物规范处理,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他人接触风险,需做好个人防护,合规处置废弃物。 明确并规避上述操作误区,可大幅提升硝酸盐快速检测测试包的检测准确性,降低安全风险,使其更好地发挥现场快速筛查作用,为水质硝酸盐监测提供可靠的初步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