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氰化物快速检测测试包凭借操作简便、检测周期短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现场应急检测与快速筛查场景,其结果读取的准确性直接决定对水体氰化物污染状况的判断。需遵循 “准备充分、观察细致、判断严谨” 的原则,按标准化流程读取结果,避免因操作不当或判断偏差导致误判。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是保障结果准确读取的基础。首先需确认检测环境条件,确保在光线充足且均匀的环境下进行读取(避免强光直射或光线昏暗,防止影响颜色观察),同时控制环境温度在测试包说明书规定范围内(通常 15-30℃),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显色反应不充分,影响结果判断。其次需提前熟悉测试包组成与说明书要求,明确显色时间、比色卡对应的浓度范围及结果判断标准,准备好必要的辅助工具(如一次性手套、移液器,部分测试包需配套使用),避免因操作流程不熟悉导致读取延误。此外,需检查测试包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好,若测试包受潮、过期或试剂变质,需立即更换,防止无效检测。 结果读取的核心步骤需按流程规范操作。第一步为完成显色反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样品处理与试剂添加,确保试剂用量准确、混合均匀,随后在规定的显色时间内静置(不可提前或延迟读取,提前读取可能因反应未完成导致结果偏低,延迟读取可能因颜色褪色导致结果偏差)。第二步为比色准备,待显色时间结束后,取出反应管或比色卡,轻轻摇晃反应管确保溶液颜色均匀,避免因局部颜色差异影响判断;同时将比色卡平放于平整、光线均匀的平面上,去除比色卡表面的保护膜(若有),确保颜色对比清晰。 第三步为颜色比对与浓度判断,将反应管与比色卡进行平行比对:手持反应管时避免手指遮挡管壁,将反应管内溶液颜色与比色卡上的标准色块逐一对比,优先选择颜色最接近的标准色块,读取对应色块标注的氰化物浓度范围。若溶液颜色介于两个标准色块之间,需按说明书要求判断(通常取较低浓度值或中间估算值,具体以说明书为准);若溶液颜色浅于最低浓度标准色块,判定为 “未检出” 或 “低于检出限”;若颜色深于最高浓度标准色块,判定为 “超出量程”,需稀释样品后重新检测。部分测试包配备比色管支架,可将反应管与比色卡固定在同一平面,通过侧面或顶部观察对比,减少视角偏差导致的误判。 结果读取后的记录与验证工作不可或缺。读取结果后需立即在检测记录中填写检测时间、环境温度、显色时间、读取的浓度范围及操作人员信息,确保数据可追溯;若对结果存在疑问(如颜色异常、与预期不符),需重新取同一样品进行平行检测,对比两次检测结果,若两次结果一致则确认有效,若差异较大需排查样品是否均匀、试剂是否失效或操作是否有误。此外,需注意不同品牌测试包的比色卡浓度范围与显色体系可能存在差异,不可混用比色卡,必须使用测试包原配的比色卡进行结果读取。 需特别注意,氰化物快速检测测试包的结果为半定量或定性检测,仅适用于快速筛查,若需精准定量数据,需进一步使用实验室专用仪器(如电极法、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通过规范的结果读取流程,可最大限度降低人为误差,确保氰化物快速检测测试包的结果准确性,为现场应急决策与初步污染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