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快速检测测试包的检测结果判读需结合显色反应特性、比色标准及操作规范,通过标准化流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具体判读方法如下。 一、判读前的准备工作是基础环节 首先需确认检测反应已完全进行,严格按照测试包说明书规定的反应时间静置,确保显色过程充分且稳定,避免因反应时间不足导致颜色未达最终状态,或超时导致颜色消退。反应完成后,将装有反应液的比色管从暗处取出,避免强光直射干扰颜色观察,同时确保判读环境光线均匀,通常选择自然光或白色冷光源,避免在有色灯光下进行比对,防止色偏影响判断。此外,需检查比色管外壁是否洁净,若有液体残留或污渍需用无绒布轻轻擦拭,确保透光性良好,避免因管壁污染导致颜色观察失真。 二、比色卡比对的规范操作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 将反应液的颜色与测试包配套的比色卡进行垂直比对,手持比色管与比色卡保持同一水平高度,从比色管侧面观察液体颜色,避免从管口俯视,防止因光折射产生色差。比对时需逐一核对比色卡上的标准色阶,找到与反应液颜色最接近的色阶,注意区分相邻色阶的细微差异,尤其是在低浓度区间,颜色变化可能较为平缓,需仔细分辨色调与饱和度的不同。若反应液颜色介于两个标准色阶之间,需采用插值法估算浓度,以两个相邻色阶的浓度值为基准,根据颜色接近程度确定中间值,避免主观臆断导致误差。 三、结果的有效性判断需结合反应特征 观察反应液是否出现异常显色现象,如浑浊、沉淀或异色斑块,若存在此类情况,说明检测过程可能受到干扰(如样品基质影响、试剂失效),需重新取样检测,不可直接依据异常颜色判读结果。对于超过测试包最大检测量程的样品,反应液颜色可能深于最高浓度色阶,此时应记录为 “超出量程”,并按说明书要求进行稀释后重新检测,稀释后的结果需乘以稀释倍数,不可直接沿用最高色阶浓度值。同时,需对比空白对照的显色情况,若空白组出现明显颜色,表明试剂污染或操作不当,本次检测结果无效,需更换试剂并重新操作。 四、数据记录与结果表述需规范严谨 判读完成后,立即记录对应的浓度值,同时注明检测时间、环境温度、样品信息及比色卡批号,确保数据可追溯。结果表述需遵循测试包的浓度单位(如 mg/L),对于插值估算的结果,需明确标注为 “估算值”,并记录所参考的两个标准色阶浓度。若多次平行检测结果存在差异,需计算相对偏差,若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若偏差过大,需排查操作是否规范、试剂是否均匀,必要时增加检测次数以提高结果可靠性。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原则不可忽视 在低温环境下,显色反应可能不完全,导致颜色偏浅,判读时需考虑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必要时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温度补偿或重新检测。对于颜色较深的样品(如工业废水),若反应后底色干扰颜色判读,需采用样品空白校正,即取等量样品加入不含显色剂的试剂,作为背景色对比,扣除底色影响后再进行比色。若对判读结果存疑,可与其他检测方法(如实验室标准方法)进行比对验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严格遵循上述判读方法,可有效减少氰化物快速检测测试包的结果误差,确保其在应急监测、现场筛查中发挥可靠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氰化物污染的快速识别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