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镁离子检测仪电极的清洁维护是保障测量精度与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需遵循系统化操作规范,避免因维护不当导致电极性能衰减。 
一、清洁维护的频率需根据实际工况设定 在常规水样监测中,建议每 72 小时进行一次基础清洁;若水样中悬浮物、有机物或盐分含量较高,应缩短至 24-48 小时一次。每次维护前,需切断检测仪电源,关闭样品流路阀门,释放管路压力,确保操作安全。 二、电极膜的清洁是核心环节 针对一般性污染,可用 0.1mol/L 的盐酸溶液浸泡 5-10 分钟,去除表面附着的无机垢层,随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至 pH 值中性。若存在有机物污染,需改用 5% 的稀硝酸溶液浸泡,浸泡时间不超过 15 分钟,避免过度腐蚀电极膜。清洁时应使用专用的聚四氟乙烯镊子夹持电极,禁止用手指或硬质工具触碰膜表面,防止造成划痕或破损。 三、电极线缆与接口的维护同样重要 每周需用蘸有分析纯无水乙醇的超细纤维布擦拭线缆接头,去除油污与氧化层,擦拭后自然晾干再重新连接。接口处的密封圈需每月检查一次,若发现老化、变形或裂纹,应及时更换同规格的氟橡胶密封圈,确保密封性能。连接线缆时,需确保插头与接口对位准确,避免强行插拔导致针脚弯曲。 四、维护过程中需注意电极的活化与保存 每次清洁后,应将电极浸入专用的镁离子电极活化液中活化 30 分钟,使电极膜恢复活性。若设备需长期停用(超过 7 天),需将电极从流通池中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浸泡在 3mol/L 的氯化钾溶液中,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环境。 五、维护后需进行性能验证 重新安装电极并启动设备后,用标准镁离子溶液进行单点校准,观察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通常不超过 ±2%)。若偏差过大,需重新检查清洁步骤是否规范,必要时重复清洁流程。同时,需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清洁方法及校准数据,建立完整的维护档案,为后续故障排查提供依据。 整个维护过程需保持操作环境洁净,避免在粉尘浓度高或存在腐蚀性气体的场所进行。工具使用后需及时清洁并分类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影响维护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