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余氯检测仪失效判定需通过数据准确性、运行稳定性及校准有效性的综合评估确定,这些标准直接关联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 若失效后仍继续使用,会导致水质监控失控,引发安全风险。失效判定并非单一指标的异常,而是 “检测偏差 — 设备异常 — 校准失败” 的系统性表现,需结合余氯检测的电化学或光学原理,从多个维度建立明确标准,为仪器维修或更换提供依据。 
一、检测数据持续偏差 与标准方法对比时,仪器检测值与实验室手工测定值(如 DPD 分光光度法)的相对偏差超过 ±10%(游离余氯浓度 0.1-1.0mg/L 时)或 ±15%(浓度<0.1mg/L 或>1.0mg/L 时),且连续 3 次测量均超出该范围,可初步判定失效。同一水样连续检测的重复性偏差超标 —— 在稳定工况下,10 次平行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超过 5%,表明仪器检测稳定性丧失。若检测值长期处于固定数值(如持续显示 0.5mg/L 不变),或随水质变化无响应(如加氯后数值无上升),即使单点偏差未超标,也属于数据失效范畴。 二、设备运行状态异常 传感器响应时间显著延长 —— 从接触水样到读数稳定的时间超过说明书规定值的 2 倍(如规定 3 分钟,实际超过 6 分钟),且经清洁维护后无改善。信号输出异常表现为:模拟信号(4-20mA)与检测值不匹配(如检测值 0.5mg/L 对应电流 12mA,实际输出偏离 ±0.5mA),或数字信号频繁中断(每小时超过 3 次)。硬件故障提示持续出现 —— 仪器反复显示 “传感器故障”“电路异常” 等代码,且更换备件(如电极、线缆)后仍无法消除,说明核心部件已丧失功能。 三、校准失效且无法恢复 零点校准无法通过 —— 用脱氯水校准时,显示值超过 ±0.02mg/L,且经 3 次校准及传感器活化后仍超标。跨度校准偏差超标 —— 用已知浓度标准液(如 1.0mg/L)校准时,校准后示值误差超过 ±8%,或连续 2 次校准的斜率变化超过 15%。校准曲线线性断裂 —— 低浓度点(0.1mg/L)或高浓度点(2.0mg/L)偏离曲线趋势,相关系数 R²<0.995,且重新配制标准液后仍无改善。若仪器在校准有效期内(通常 7 天)出现零点漂移超过 0.05mg/L,或跨度漂移超过 10%,属于校准稳定性失效。 四、连锁验证结果 用失效嫌疑仪器与备用仪器同步监测同一水样,两者检测值相对偏差持续超过 15%,且备用仪器经验证正常,则可判定该仪器失效。加标回收试验不达标 —— 向水样中加入已知量的余氯标准溶液,仪器检测的回收率低于 85% 或高于 115%,表明无法准确捕捉余氯浓度变化。长期趋势异常 —— 仪器检测值与实际加氯量、用水量的关联性断裂(如加氯量增加而检测值下降),且排除工艺干扰后仍无合理解释,属于系统性失效。 五、失效判定 需先执行常规维护(如传感器清洁、试剂更换、管路冲洗),若维护后性能恢复,则不属于失效;仅当维护后仍满足上述任一标准时,方可判定失效。判定过程需记录完整数据(如偏差值、故障代码、校准记录),作为维修或报废的依据。在线余氯检测仪的失效判定需严格遵循标准,避免过早更换造成浪费,或延迟更换导致水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