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比色余氯总氯二氧化氯监测仪是用于实时监测水中余氯、总氯和二氧化氯含量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游泳池等领域。做好其维护保养工作,能有效延长仪器使用寿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日常清洁 1、测量池清洁:测量池是仪器与水样直接接触的关键部件,长期使用后会附着水中的杂质、微生物等,影响比色效果。每天监测结束后,应使用清水冲洗测量池至少3次,将残留的水样和试剂冲洗干净。每周需进行一次深度清洁,可配置合适浓度的盐酸溶液(一般为5%),倒入测量池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去除测量池内壁的污垢和附着物。对于水质较差的监测场景,可适当增加清洁频率。 2、光学部件清洁:仪器的光源、比色皿等光学部件若沾染灰尘或污渍,会影响光线的透射和接收,导致监测数据偏差。每月应用专用的镜头纸或软布轻轻擦拭光学部件表面,擦拭时避免用力过猛,防止划伤部件。若表面有顽固污渍,可蘸取少量无水乙醇轻轻擦拭,然后用干布擦干。注意不要使用含腐蚀性的清洁剂,以免损坏光学部件。 3、管路清洁:连接水样和试剂的管路容易发生堵塞或污染。每周应检查管路是否通畅,若发现管路中有沉淀或杂质,可使用高压清水冲洗管路,或用专用的管路清洁剂进行浸泡清洗。对于易堵塞的细小管路,可使用专用的通管针进行疏通,但操作时需小心谨慎,避免损坏管路。在清洗管路时,要注意保护管路的接口,防止接口松动。 二、定期校准 定期校准是保证仪器测量精度的重要环节。建议每月进行一次校准,校准前需准备好符合标准的余氯、总氯和二氧化氯标准溶液,且标准溶液需在有效期内。校准过程中,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的步骤操作,将标准溶液依次注入测量池,仪器会自动读取数据并进行校准。校准完成后,需记录校准结果,包括校准时间、标准溶液浓度、仪器显示值等信息,若发现校准误差超过允许范围,应及时查找原因,如是否是标准溶液失效、仪器部件故障等,并重新校准。此外,当仪器更换核心部件(如光源、比色皿)或经过大修后,也需重新进行校准。 三、部件检查与更换 1、试剂相关部件:定期检查试剂瓶的密封性,确保无泄漏情况,避免试剂挥发或污染。观察试剂过滤器是否堵塞,若发现过滤效果变差,如试剂添加速度变慢,应及时更换过滤器滤芯。同时,检查试剂管路的连接是否牢固,有无老化、破损现象,若有问题需及时更换管路,更换时要注意管路的型号和长度与原管路一致,防止试剂泄漏影响仪器运行和监测结果。 
2、电器部件:每月检查仪器的电源连接线,确保连接牢固、无破损,防止短路或漏电事故发生。检查仪器内部的电路板、接线端子等部件,观察有无松动、腐蚀现象,若有应及时处理,如重新紧固接线端子、用无水乙醇擦拭腐蚀部位。对于仪器的风扇、散热片等散热部件,需定期清理表面的灰尘,可使用吹风机冷风档吹拂,保证散热良好,避免仪器因过热而出现故障。 3、易损部件更换:仪器的密封圈、泵管等属于易损部件,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老化、磨损现象。应根据部件的使用寿命(一般为3-6个月)定期更换,更换时选择与仪器型号匹配的原装部件,以保证仪器的密封性能和运行稳定性。更换密封圈时,要注意安装方向正确;更换泵管时,要调整好泵管的松紧度,过松或过紧都会影响试剂的输送精度。 四、环境维护 仪器的运行环境对其性能和寿命有较大影响。应将仪器安装在通风良好、干燥、无腐蚀性气体、无强烈振动和阳光直射的环境中。保持仪器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灰尘、杂物堆积,可定期用湿布擦拭仪器表面。夏季高温时,应确保仪器工作环境温度不超过35℃,可通过安装空调或风扇等设备进行降温;冬季低温时,若环境温度低于5℃,需采取保暖措施,如使用保温罩、开启暖气等,防止仪器内部管路结冰损坏。此外,定期检查仪器的接地是否良好,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因静电或电磁干扰影响仪器的正常运行。 五、故障预防与长期停用维护 1、故障预防:建立仪器运行台账,记录仪器的运行时间、监测数据、维护情况、故障情况等信息,通过分析台账数据,及时发现仪器可能出现的故障隐患,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定期对仪器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测,如检查仪器的重复性、稳定性等,确保仪器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2、长期停用维护:若仪器需要长期停用,如超过一个月,应先将仪器内部的水样和试剂排空,并用清水彻底冲洗测量池、管路等部件,避免残留的水样和试剂腐蚀仪器。将仪器的电源断开,拆除电源连接线。将仪器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可盖上防尘罩,防止灰尘进入。定期检查仪器的存放环境,避免环境过于潮湿或温度过高过低。在重新启用仪器前,需对仪器进行全面检查和校准,确保仪器能正常工作。 六、结语 做好在线比色余氯总氯二氧化氯监测仪的维护保养工作,需要操作人员具备责任心和耐心,严格按照维护保养规程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