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电导率检测仪的电极作为直接接触水样的核心部件,其表面状态直接影响测量精度。电极若长期未得到规范保养,易因污染、结垢或老化导致数据漂移,因此建立科学的清洗与保养流程是维持设备稳定性的关键。 一、日常清洁规范 每日巡检时需观察电极表面状态,若发现附着有机物膜、藻类或细微颗粒物,应立即进行基础清洁。操作前需先关闭检测仪电源,拆下电极并用软质医用纱布蘸取去离子水轻轻擦拭,注意避免横向摩擦电极片,防止破坏铂金镀层。对于市政污水中常见的油脂类污染,可用棉签蘸取 5% 乙醇溶液顺同一方向擦拭,随后用去离子水冲洗 3 次以上,确保无残留药剂干扰测量。清洁完成后,需检查电极引线是否破损,接口处是否有渗水痕迹,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密封垫圈。 二、针对性深度保养 针对不同污染类型需采用差异化处理方式。当电极测量高硬度水样后出现白色结晶(多为钙镁盐垢),应进行酸洗处理:配置 10% 稀硝酸溶液,将电极完全浸泡 15 分钟,期间用塑料镊子轻拨电极片边缘,促进垢层脱落,结束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至 pH 值呈中性。若检测工业废水时沾染硫化物或重金属沉积物,需使用 5% 硫酸溶液浸泡 20 分钟,再用软毛刷轻刷电极表面。对于含油废水处理场景,建议每周用中性洗涤剂(如 0.5%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进行一次超声波清洗,功率设置为 300W,时间控制在 5 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超声导致电极片脱落。 三、存放与维护周期 短期停用(不超过 7 天)时,需将电极浸泡在 3mol/L 氯化钾溶液中,防止电极膜干燥失效;长期存放前,应先彻底清洁电极,吸干表面水分后放入专用包装盒,避免与硬物碰撞。保养周期需根据水质特性调整:市政污水处理厂建议每 3 天清洁一次,工业废水处理场景应缩短至每日清洁,高污染行业(如印染、化工)需每班检查并清洁。每月需进行一次电极性能校验,用标准电导率溶液(如 1413μS/cm、12.88mS/cm)检测电极响应值,若偏差超过 ±2%,需重新校准仪器或更换电极。 四、保养注意事项 操作时严禁使用金属工具接触电极片,避免划伤铂金镀层;酸洗过程中必须佩戴耐酸碱手套和护目镜,防止药剂腐蚀皮肤。电极使用寿命通常为 1-2 年,若出现测量重复性变差(连续 5 次测量偏差超过 5%)或电极片出现针孔、剥落,即使未到更换周期也应及时报废。保养完成后需记录清洁方式、浸泡时间及校验数据,建立电极维护档案,便于追溯污染规律和更换周期。 通过系统化的清洁保养,可使电极保持 90% 以上的初始测量精度,显著降低因电极问题导致的工艺调控失误。实际操作中需结合现场水质特点灵活调整方案,确保保养效果与检测需求相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