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氨氮检测仪在水环境监测、污水处理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水质评估与污染防控。当仪器出现测量偏差时,规范的校准操作是恢复其精度的核心手段,需严格遵循操作流程,把控每个环节的要点。 
一、校准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仪器的运行状态,确认其电路连接正常、管路无堵塞、试剂存量充足。若发现仪器存在硬件故障,如试剂泵不工作、光源异常等,需先维修排除故障后再进行校准。其次,准备校准所需的标准溶液,标准溶液的浓度应涵盖仪器的测量范围,且必须使用有证标准物质配制,确保其溯源性和准确性。同时,准备好校准所需的工具,如移液枪、容量瓶等,并保证其洁净无污染。此外,校准环境需保持温度、湿度稳定,避免因环境波动影响校准结果。 二、校准过程 校准过程需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手册执行。一般采用两点或多点校准法,先进行零点校准,将空白溶液(通常为超纯水)注入仪器,运行校准程序,使仪器测量值稳定在零点附近,若偏差超出允许范围,需检查管路是否残留杂质或试剂污染,重新清洗后再次校准。零点校准完成后,进行量程校准,依次注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记录仪器的测量值,绘制校准曲线。若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未达到要求(通常需≥0.995),需排查标准溶液配制是否准确、仪器参数设置是否正确,必要时重新配制溶液或调整参数后再次校准。在校准过程中,每次更换标准溶液后,都要确保管路充分冲洗,避免残留溶液影响后续测量。 三、校准完成后 校准完成后,需对仪器进行验证和记录。使用未参与校准的标准溶液进行验证测量,对比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偏差,若偏差在仪器允许误差范围内(如 ±5%),则校准有效;若偏差过大,需重新校准。同时,详细记录校准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标准溶液浓度、测量值、校准曲线参数、验证结果等,便于后续数据追溯和仪器性能分析。此外,定期对校准后的仪器进行重复性测试,确保其稳定性。 在线氨氮检测仪的偏差校准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只有严格执行校准规范,把控每个操作细节,才能保证仪器的测量精度,为水质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