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镁离子传感器作为水体镁离子浓度监测的核心设备,长期使用后易因电极表面污染、敏感膜活性下降导致测量精度衰减,需通过定期活化恢复电极性能,结合规范校准确保数据准确,为水质分析、工业生产及环境监测提供可靠支持。 定期活化是维持传感器性能的基础,需遵循标准化流程操作。活化前需做好准备工作,先切断传感器供电,拆卸电极组件,用去离子水轻柔冲洗电极表面,去除附着的泥沙、水垢等杂质,避免硬度过高的清洁工具刮损敏感膜;准备专用活化试剂,确认试剂在保质期内且无变质,按说明书要求配制适宜浓度的活化溶液,确保溶液温度稳定在 20-25℃,避免温度波动影响活化效果。 活化过程需严格把控时间与操作细节。将清洗后的电极完全浸泡在活化溶液中,确保敏感膜完全浸没,浸泡时间需按传感器型号与活化试剂要求设定,通常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不等,不可随意缩短或延长浸泡时间,防止敏感膜过度活化或活化不充分;浸泡期间需避免活化溶液受到污染,不可随意搅动或触碰电极,若发现溶液出现浑浊、变色等异常,需立即更换新的活化溶液重新活化。活化完成后,取出电极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直至表面无活化试剂残留,再用干净软布吸干水分,避免残留试剂影响后续测量。 规范校准是保障测量精度的关键,需分步骤有序开展。校准前需准备不同浓度梯度的镁离子标准溶液,浓度范围需覆盖传感器常用测量区间,且各梯度浓度差值合理,确保校准曲线线性良好;将标准溶液与传感器置于同一恒温环境中平衡 30 分钟以上,消除温度差异导致的浓度偏差,同时检查传感器与校准设备的连接是否牢固,确保信号传输稳定。 校准操作需严格遵循流程规范。首先进行零点校准,将电极浸泡在空白校准溶液中,待传感器读数稳定后,按校准设备提示完成零点设置,若零点偏差超出允许范围,需重新清洗电极后再次尝试;零点校准完成后,依次对各浓度梯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校准,将电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浸泡在标准溶液中,每更换一种溶液前需用去离子水彻底冲洗电极,并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避免交叉污染;待每种溶液的读数稳定后,记录对应浓度与传感器输出值,完成所有浓度点校准后,生成校准曲线,检查曲线相关系数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需排查试剂浓度、电极状态等问题,重新进行校准。 校准完成后需做好后续处理与记录。将电极重新安装回传感器主体,接通电源进行试运行,测量标准溶液验证校准效果;详细记录活化与校准的时间、试剂批次、溶液浓度、校准曲线参数及传感器状态等信息,建立维护档案,为后续定期维护提供参考,同时根据使用频率与环境条件,合理设定下一次活化与校准的周期,确保数字镁离子传感器持续处于精准工作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