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的余氯是指氯投入水中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的一部分氯量。以下是对自来水中余氯的详细解释: 一、余氯的分类 化合性余氯:指水中氯与氨的化合物,有NH2Cl、NHCl2及NHCl3三种,以NHCl2较稳定,杀菌效果好,又叫结合性余氯。 游离性余氯:指水中的OCl-、HOCl、Cl2等,杀菌速度快,杀菌力强,但消失快,又叫自由性余氯。自来水出厂时的余氯主要指的就是游离性余氯。 总余氯:总余氯即化合性余氯与游离性余氯之和。 二、余氯的作用 阻止大肠菌的再生长:采用剩余消毒剂是阻止大肠菌再生长的办法。 降低生物膜的形成:控制管网中生物膜的形成可以采用多种办法,保持管网余氯的措施。 有利于稳定水质:管网水的水质生物学稳定性与管网中的生物膜形成及微生物的再生长几乎成一致状态。因此保持余氯有利于稳定水质。 防止偶发病原菌发生:水中留有剩余消毒剂对偶发性微生物控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达微生物污染信号:当污染物进入管网系统,消耗剩余消毒剂,使得管网中部分管段中剩余消毒剂减少,剩余消毒剂消耗的情况可以作为污染信号。 三、余氯的标准 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自来水出厂水余氯含量浓度范围为0.3mg/L~4mg/L(也有说法为0.3mg/L~2mg/L),自来水管线末梢余氯浓度范围为0.05mg/L~2mg/L(也有说法为不得小于0.05mg/L)。只有达到以上标准,才能保证持续杀菌、消毒,确保水质质量。 四、余氯超标的风险
有一定的氧化性,可能对植物、鱼类有影响。 次氯酸钠消毒会产生一些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作为生产原料的话,有可能起不良作用,如用其生产黄酒产品时,对发酵环节的酵母菌有杀菌作用,影响酒质。 增加管道锈蚀的风险,进而影响管网寿命。 五、如何检测自来水中的余氯 试纸检测法:简单便捷快速的试纸检测法,通过从污水口采样,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体中摆动30秒,然后与色卡进行对比,颜色接近的浓度即为所测试的浓度。 观察法:如果水中明显呈淡蓝色,余氯可能超标。 嗅觉法:余氯超标的水用鼻子靠近闻时,会有很强烈的漂白粉味道。 六、如何去除自来水中的余氯 暴晒或加热:在太阳底下暴晒2个小时或加热可以分解蒸发掉水中部分的余氯。 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和氯气中和。在10公升水中放3~4片维生素C,等它融化即可达到少量去除余氯的效果。但此法仅能用于少量水去除余氯。 活性炭:活性炭表面有很多孔隙,利用其强大的吸附力,可以去除水中的余氯。活性炭的颗粒越小,除氯效果越好。 总的来说,自来水中余氯的存在是为了保证水质质量,但也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避免潜在风险。用户在使用自来水时,可以注意上述检测和去除余氯的方法,以确保水质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