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溶解氧检测仪的荧光膜片是检测核心部件,其表面若附着藻类、细菌、原生动物等生物,会遮挡荧光物质接收与发射光线,导致荧光寿命检测偏差,进而使溶解氧测量值失真;长期附着还会破坏膜片表面涂层,缩短膜片使用寿命。防生物附着需遵循 “预防为主、微创防护、不影响检测性能” 原则,在抑制生物附着的同时,避免损伤荧光膜片的光学特性与透气性能,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一、物理防附着措施 膜片表面优化:选用自带防生物附着涂层的荧光膜片,这类涂层通常具备低表面能特性,可减少生物黏附位点,同时不影响氧气透过率与荧光信号传导;安装前检查膜片表面是否光滑无缺陷,若发现涂层破损或划痕,需及时更换,避免破损处成为生物附着的起始点。 定期物理清洁:制定清洁计划,根据使用水体的生物活性(如淡水、海水、污水)调整清洁频率,通常每 1-2 周清洁一次。清洁时使用软质无绒棉签蘸取纯水轻轻擦拭膜片表面,去除松散附着的生物;若存在顽固生物膜,可采用低压纯水轻柔冲洗(水压≤0.1MPa),避免用力摩擦损伤膜片涂层;清洁后用洁净空气吹干膜片表面水分,防止残留水分滋生微生物。 结构设计辅助:若检测仪支持,可在荧光膜片外侧加装可拆卸式防护网(网孔直径≤0.5mm),阻挡大型浮游生物直接接触膜片;部分检测仪配备自动擦拭装置,需定期检查装置运行状态,确保擦拭部件(如硅胶刮片)与膜片贴合适度,既达到清洁效果又不划伤膜片,同时及时清理擦拭装置收集的生物残渣。 二、化学防附着措施 环保型防生物剂使用:在严格评估水体生态影响的前提下,可在膜片周边投放缓释型环保防生物剂(如低浓度铜离子缓释片、天然植物提取物防藻剂),这类试剂能缓慢释放活性成分,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且对溶解氧检测无干扰。需严格控制试剂剂量与释放速率,避免过量导致水体污染,同时定期监测试剂残留量,及时补充或更换。 局部防附着处理:针对膜片边缘与检测仪壳体的缝隙(易积聚生物污垢),可涂抹少量医用级防生物硅酮膏,形成保护膜,减少生物附着;涂抹时需控制用量,避免硅酮膏溢出污染膜片表面,影响光学性能;每 3 个月检查硅酮膏状态,若出现老化或脱落,需清理残留后重新涂抹。 三、日常监测与维护 附着状态监测:每日通过检测仪数据监测功能,观察溶解氧测量值的稳定性,若发现数据波动异常(如无明显水温变化时测量值骤升骤降),需及时检查膜片表面是否存在生物附着;每周定期拆卸防护网(若有),直观观察膜片表面状况,记录附着生物的类型与程度,为调整防附着措施提供依据。 膜片性能维护:每季度对荧光膜片进行性能校准,使用标准溶解氧溶液验证检测精度,若校准结果偏差超允许范围(通常 ±0.2mg/L),需检查是否因生物附着导致,必要时更换新膜片;长期停用检测仪时,需将膜片取下,用纯水清洁后浸泡于专用保护液中(按仪器说明书配制),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防止膜片老化或滋生生物。 四、注意事项 禁止使用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如酒精、丙酮)清洁荧光膜片,这类物质会破坏膜片涂层与荧光物质,导致膜片失效;清洁工具需专用,避免与其他污染器具混用,防止交叉污染。 若膜片已出现严重生物附着(如厚生物膜覆盖),不可强行剥离,需先用温水(≤40℃)浸泡膜片 5-10 分钟,软化生物膜后再轻柔清洁,避免损伤膜片;清洁后需重新校准仪器,确保检测精度恢复。 不同品牌型号的荧光膜片防附着要求可能存在差异,需严格遵循仪器厂家提供的维护指南,选择适配的防生物附着产品与清洁方式,不可随意替换膜片型号或更改维护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