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氨气敏检测仪的电极作为检测氨气浓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稳定性直接决定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若电极保养不当,易出现灵敏度下降、响应延迟或检测漂移等问题,影响仪器整体运行效果。因此,需遵循规范的保养流程,针对电极特性采取针对性维护措施,延长电极使用寿命,保障检测精度。 
首先,日常使用中需做好电极清洁,防止污染物附着。检测过程中,空气中的粉尘、水汽或其他腐蚀性气体可能附着在电极表面,堵塞透气膜或腐蚀电极敏感层,导致检测信号异常。需定期用洁净的压缩空气(压力控制在 0.1-0.2MPa)轻柔吹扫电极表面,去除粉尘等轻质污染物;若电极表面存在油污或顽固污渍,可用蘸取少量中性清洁剂(如异丙醇溶液)的超细纤维无尘布轻轻擦拭,随后用干燥的无尘布擦干,避免清洁剂残留影响电极响应。清洁时需避开电极透气膜与接线端子,防止损坏关键部件或导致电路受潮。 其次,定期校准是维持电极检测精度的关键。电极使用过程中,受环境温湿度变化、电极老化等因素影响,检测数据易出现漂移。需按照仪器说明书规定周期(通常为 1-3 个月)进行校准,校准前需确保电极清洁干燥,且校准环境符合要求(温度 15-30℃,相对湿度 40%-70%)。选用经溯源认证的氨气标准气体,按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的顺序依次通入电极检测腔,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数据,根据仪器提示完成校准参数调整;若校准过程中发现数据偏差超出允许范围,需重复校准步骤,若多次校准仍不达标,需检查电极是否存在损坏或老化,必要时更换新电极。 再者,及时处理电极污染与失效问题,避免故障扩大。若电极出现响应缓慢、读数不稳定或校准无法通过等情况,可能是透气膜堵塞或电极内部电解液耗尽。需先检查透气膜状态,若膜表面发白、变硬或出现破损,需及时更换同型号透气膜,更换前需清洁电极腔体,确保无残留杂质;若怀疑电解液不足,需按说明书要求补充专用电解液,补充时需注意电解液液位,避免溢出污染电极内部元件。处理污染电极时,需佩戴无粉手套,防止手部汗液、油脂污染电极,操作过程中避免触碰电极敏感区域,防止物理损伤。 另外,合理储存闲置电极,防止性能退化。若电极需长期停用(超过 1 个月),需先彻底清洁电极表面,更换新的透气膜,补充足量电解液,随后将电极放入专用储存盒,盒内放置干燥剂(如硅胶干燥剂),保持储存环境干燥(相对湿度≤60%)、避光且温度稳定(5-25℃)。禁止将电极暴露在高温、高湿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避免电解液蒸发、电极敏感层老化或透气膜霉变;短期停用(1 周内)时,需保持电极与仪器连接,定期通入少量洁净空气,维持电极活性,防止电解液凝固或敏感层失效。 最后,需遵循规范的使用操作,减少电极损耗。使用前需检查电极接线端子是否牢固,避免因接触不良导致信号中断;启动仪器时需缓慢升高检测腔压力,防止压力骤变损坏电极透气膜;检测过程中避免频繁切换检测量程,减少电极频繁调整带来的性能波动。同时,定期记录电极使用情况(如使用时间、校准次数、故障情况),形成保养台账,便于追溯电极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通过系统性的日常维护、定期校准与科学储存,可有效保障在线氨气敏检测仪电极的性能稳定,为氨气浓度检测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