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重金属铁测定仪的比色皿作为光学检测的核心部件,其洁净程度直接影响吸光度测量的准确性。当比色皿出现污染时,需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避免损伤透光面。以下是具体的处理方式与操作规范。 针对有机物污染的处理需注重溶解与分解。有机物残留通常表现为比色皿内壁附着的油状薄膜或有色斑块,可先用温热的去离子水冲洗,若无法去除,可配制 5%-10% 的硝酸溶液,将比色皿浸泡其中 10-15 分钟,利用硝酸的氧化性分解有机物。浸泡过程中需确保溶液完全覆盖污染区域,避免液面仅部分接触导致处理不均。浸泡后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直至内壁无挂液痕迹,最后用镜头纸吸干外壁水分。若污染顽固,可适当提高硝酸浓度,但需缩短浸泡时间,防止酸液腐蚀比色皿材质。 金属离子污染的处理需借助络合反应。铁离子及其他重金属离子残留可能形成有色沉淀物附着在比色皿内壁,此时可使用 1%-2% 的 EDTA 二钠溶液浸泡处理。EDTA 能与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从而去除附着的污染物。浸泡时间一般为 20-30 分钟,期间可轻轻晃动比色皿增强处理效果。对于难以去除的金属氧化物沉淀,可先用稀盐酸(浓度不超过 5%)短暂浸泡,再换用 EDTA 溶液处理,最后用去离子水彻底冲洗,避免酸液残留导致后续检测干扰。 化学试剂结晶污染的处理需侧重溶解清除。当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显色剂或缓冲液因蒸发形成结晶时,可根据试剂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溶解。水溶性结晶优先用温热的去离子水浸泡,边浸泡边用软质塑料毛刷轻轻刷洗内壁(毛刷需专用且柔软,避免划伤透光面);脂溶性结晶可选用无水乙醇浸泡,但需确认比色皿材质耐受有机溶剂,处理后必须用去离子水冲洗多次,防止乙醇残留影响检测。处理完毕后需检查结晶是否完全清除,必要时重复操作。 物理性污染的处理需谨慎操作。若比色皿内壁附着灰尘或纤维杂质,不可直接用手擦拭,应先用压缩空气轻轻吹除,再用镜头纸蘸取少量去离子水轻柔擦拭。对于附着的微小气泡痕迹,可将比色皿倒置,用去离子水从开口处冲洗,利用水流冲击去除。需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使用金属工具或硬质刷子清理,防止刮伤比色皿的光学涂层。 处理后的验证与维护同样重要。清洁后的比色皿需对着光线检查,确保内壁无污渍、划痕或挂液现象。可装入去离子水,在仪器上进行空白值检测,若空白吸光度超出规定范围,需重新处理。处理完成的比色皿应倒置在洁净的滤纸上晾干,避免与桌面直接接触,存放时放入专用包装盒,防止再次污染。 比色皿污染的处理需根据污染物类型选择合适方法,操作过程中始终以保护光学性能为前提,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比色皿损坏,从而保障重金属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