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腐蚀性样品(如含高浓度酸、碱的工业废水)处理不当会对台式氨氮测定仪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检测前需通过系统性准备工作隔绝腐蚀风险,同时保证检测准确性。核心准备环节涵盖样品预处理、仪器防护、耗材适配及安全管控四方面。 一、样品预处理:降低腐蚀强度 1、腐蚀性中和处理 酸性样品(pH<2)需用浓度相当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步中和至 pH 6-9(用精密 pH 试纸监测),避免中和过程剧烈放热;碱性样品(pH>12)则用稀硫酸缓慢中和。中和时使用磁力搅拌器匀速搅拌,防止局部浓度过高。中和后需静置 10 分钟,确认 pH 稳定后再进行后续处理。 2、去除悬浮杂质 若样品含固体颗粒(如含酸泥的废水),需用耐腐蚀性滤膜(如聚四氟乙烯材质)过滤。过滤前先用 50mL 中和后的样品冲洗滤膜及漏斗,去除滤膜残留杂质;收集滤液时使用聚丙烯烧杯(耐酸碱),避免使用玻璃容器(易被氢氟酸等腐蚀)。 二、仪器与耗材:适配耐腐蚀需求 1、核心部件防护 更换仪器原配的玻璃比色皿为石英比色皿(耐酸碱性更强),使用前检查皿壁是否有划痕(划痕会加剧腐蚀残留)。 2、耗材专属化配置 准备专用移液枪(枪头选用聚丙烯材质),禁止与普通样品共用。容量瓶、移液管等玻璃器皿需提前用中和后的样品润洗 3 次,去除内壁附着的水膜(避免样品浓度被稀释)。所有接触样品的耗材需单独存放,标记 “强腐蚀专用”。 三、操作环境与安全防护 1、实验区域隔离 在通风橱内划定独立操作区,铺设耐酸碱橡胶垫(厚度≥3mm),周围禁止放置精密仪器或金属制品。通风橱需提前检查风速(保持 0.8-1m/s),确保挥发的腐蚀性气体及时排出。 2、个人防护强化 操作人员需穿戴全套防护装备:防化服(覆盖至手腕和脚踝)、耐酸碱手套(推荐丁腈材质,厚度≥0.1mm)、护目镜(全包裹式)及防毒口罩(针对挥发性酸碱气体)。准备应急物资:在操作区附近放置中和剂(如酸性样品配碳酸氢钠粉末,碱性样品配硼酸溶液)及应急冲洗装置(洗眼器、喷淋器)。 四、预实验验证:排查潜在风险 正式检测前需进行预实验:取 10mL 处理后的样品,按检测流程进行消解、显色,观察耗材是否出现腐蚀迹象(如比色皿内壁起雾、管路渗漏)。同时做空白对照实验,若空白值异常升高(超过 0.02Abs),可能是中和剂引入干扰,需重新调整中和方案。预实验确认无异常后,方可进行批量样品检测,且每检测 5 个样品需检查一次耗材状态,及时更换受损部件。 通过系统性准备,可将强腐蚀性样品的腐蚀风险降低 90% 以上。核心原则是 “先中和再接触、强防护再操作”,既保障仪器设备安全,也为检测数据准确性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