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666-5555



二次供水设施如何防止因滞留时间过长导致余氯衰减

时间:2025-05-22 16:50:08   访客:4

二次供水设施(如水箱、泵房、管网末梢)因水流滞留时间延长,易导致余氯浓度衰减,进而引发微生物滋生、水质恶化等问题。通过部署在线余氯检测仪并构建动态监测-控制体系,可有效维持余氯稳定性,保障供水安全。以下从监测布局、数据应用、设备联动及维护管理四个维度,系统阐述其技术实现路径。

在线余氯检测仪

一、监测网络分层布局与实时响应

1. 关键节点全覆盖监测

在二次供水设施中设置三级监测网络:进水端(监测市政供水余氯浓度)、水箱内部(分上、中、下三层监测,间距≥1米)及管网末梢(距离水箱最远端用户)。检测仪需具备多通道采样能力,支持同时监测游离氯、化合氯及总余氯,响应时间≤30秒,精度±0.01mg/L,确保余氯波动被及时捕捉。

2. 滞留时间动态评估

结合流量计数据与水箱容积,计算实际滞留时间(T=V/Q,V为水箱容积,Q为瞬时流量)。当滞留时间超过预设阈值(如24小时)时,触发余氯衰减预警,并将数据同步至管理平台。检测仪需集成时钟模块与数据存储功能,记录余氯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二、数据驱动的智能加氯控制

1. 余氯浓度阈值设定

根据《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40-2010)要求,水箱出口余氯浓度应维持在0.05-0.2mg/L。通过在线余氯检测仪实时反馈数据,动态调整加氯量:当余氯低于下限(0.05mg/L)时,自动增加加氯泵频率(增量5%-10%);高于上限(0.2mg/L)时,降低频率或暂停加氯,避免过量投加导致氯味超标。

2. 滞留时间补偿算法

开发基于滞留时间的加氯补偿模型,公式为:C_目标 = C_初始 × e^(-k×T),其中,C_目标为补偿后余氯浓度,C_初始为市政供水余氯浓度,k为衰减系数(与水温、pH相关),T为滞留时间。检测仪需集成算法模块,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自动计算补偿值,并联动加氯设备调整投加量。

三、设备联动与闭环控制

1. 加氯设备智能联动

在线余氯检测仪通过4-20mA信号或Modbus协议与加氯泵、电磁阀等设备连接,形成闭环控制系统。当余氯浓度持续低于阈值(如连续3次检测值<0.05mg/L)时,系统自动启动强化加氯模式,将加氯量提升至常规值的1.5倍,直至余氯恢复至安全范围。

2. 水箱循环优化

结合余氯浓度与滞留时间数据,智能控制水箱循环泵启停。当余氯衰减至警戒值(如0.08mg/L)或滞留时间超过12小时,启动循环泵以加速水体混合,缩短局部滞留时间。检测仪需与水泵控制系统集成,实现联动启停与流量调节。

四、维护管理与性能保障

1. 定期校准与自诊断

建立“日零点校准+月量程校准”制度,使用标准溶液(如0.1mg/L、0.5mg/L)进行三点校准,线性相关系数R²≥0.995。检测仪需内置自诊断模块,实时监测传感器状态(如电极电位、信号噪声比),当偏差>5%时触发维护提醒。

2. 故障应急与数据备份

配置备用检测仪与独立电源,当主设备故障时自动切换(切换时间≤1分钟),确保监测连续性。所有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支持历史数据查询与趋势分析,便于追溯余氯衰减原因并优化控制策略。

通过在线余氯检测仪的精准监测与智能联动,二次供水设施可实现余氯浓度的动态平衡,将滞留时间对水质的影响降低至最小。结合滞留时间补偿算法与设备闭环控制,可显著提升供水系统对微生物污染的抵御能力,保障用户端水质安全达标。



上一条: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如何监测饲料残渣等悬浮物含量 下一条: 在线银硫检测仪开机及自检方法规范
 
相关产品推荐
Related products

数字余氯传感器
数字余氯传感器
在线余氯检测仪
在线余氯检测仪
余氯测定仪
余氯测定仪
全国客服热线:
400-617-8617

手机:181-5666-5555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樟溪社区下围工业区
关于迈德施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

迈德施公众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3 深圳迈德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OD全自动测定仪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3084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