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总铜监测仪通过光学比色法或电化学原理实时监测水体中铜离子浓度,其传感器精度和流路稳定性直接影响数据可靠性。为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需建立标准化维护流程,涵盖传感器清洗、校准及流路维护三大核心环节。 一、传感器清洗流程 传感器是总铜监测仪的核心部件,长期暴露于复杂水体易受污染,清洗步骤如下: 1、断电与拆卸 关闭设备电源,断开所有连接线,确保操作安全。参考设备手册,拆卸传感器模块(如光学比色传感器或电化学电极),避免损坏敏感元件。 2、表面预处理 使用软毛刷或气吹清除传感器表面浮尘,避免划伤光学元件或堵塞电极孔隙。对于顽固污渍(如水垢、油渍),可用中性清洁剂(如5%稀盐酸或乙醇溶液)浸泡10分钟,再以蒸馏水冲洗。 3、深度清洁 光学传感器:将专用清洁剂滴至半干状态的清洁棒,以45°角单向轻扫传感器表面,避免重复擦拭导致残留。 电化学电极:用酒精棉片擦拭电极表面,重点清理金属触点及滤网,防止溶液残留引发短路。 4、干燥与复装 将传感器置于通风干燥处自然晾干,避免高温烘烤导致元件变形。按拆卸逆序安装传感器,紧固连接件,确保密封性。 二、校准流程 校准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建议每3个月执行一次,步骤如下: 1、准备工作 准备标准铜溶液(如0.1mg/L、0.5mg/L、1.0mg/L),确保试剂在有效期内。检查校准装置(如移液器、容量瓶)的准确性,避免系统误差。 2、零点校准 将传感器浸入纯水(电导率<5μS/cm),调整仪器至零点输出(如4mA或0mV)。记录零点漂移值,若偏差超过±2%,需检查传感器或电路板。 3、量程校准 依次注入标准溶液,记录仪器读数,绘制校准曲线。采用线性回归法计算斜率与截距,确保相关系数R²≥0.995。 4、验证与记录 使用第三方检测设备(如ICP-MS)交叉验证校准结果,误差应控制在±10%以内。记录校准时间、标准溶液批号及操作人员信息,形成可追溯文档。 三、流路维护流程 流路堵塞或泄漏会导致数据异常,需定期维护,步骤如下: 1、管路检查 目视检查采样管、蠕动泵管及接头,确认无破损、老化或松动。使用气密性检测仪验证管路密封性,压力衰减率应≤0.05MPa/min。 2、滤网与阀门维护 拆卸采样入口滤网,用蒸馏水冲洗,去除悬浮物。检查多通道选择阀,确保各通道切换顺畅,无卡滞或泄漏。 3、蠕动泵维护 更换磨损的泵管(建议每6个月更换一次),避免因泵管疲劳导致流量不稳。调整泵速至厂家推荐值(如30rpm),确保采样流量稳定在0.5-1.0L/min。 4、流路清洗 注入5%稀盐酸循环清洗30分钟,去除管路内壁金属沉积物。再用纯水冲洗至pH中性,避免残留酸液腐蚀传感器。 四、维护周期与注意事项 日常维护:每周检查液位传感器、废液桶状态,清理采样口杂物。 季度维护:执行传感器清洗、校准及流路深度维护。 年度维护:更换试剂、密封圈及关键部件,升级固件。 注意事项:避免使用含氯清洁剂,以防腐蚀光学元件或电极;校准后需进行24小时稳定性测试,确认数据波动≤5%;维护后填写《维护记录表》,归档备查。 通过标准化流程实施传感器清洗、校准与流路维护,可显著提升在线总铜监测仪的可靠性与数据精度,为水环境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