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测定仪在水质监测工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为评估水体污染状况和污水处理效果提供重要依据。然而,若日常养护不当,仪器可能会出现测量误差增大、零部件损坏等问题,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仪器的使用寿命。因此,掌握正确的日常养护方法对于COD测定仪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一、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仪器外观:在使用COD测定仪之前,应仔细检查仪器的外观是否有损坏、变形或污渍。查看仪器的外壳是否有裂缝、划痕,显示屏是否清晰、无破损,按键是否灵敏、无卡顿现象。若发现外观有异常,应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避免因外观损坏导致仪器内部电路或零部件受到影响。 2、确认试剂有效性:COD测定仪通常需要配合特定的试剂进行测量。使用前要检查试剂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确保试剂在有效期内且储存环境符合要求。过期的试剂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甚至损坏仪器。同时,要检查试剂的量是否充足,若试剂不足,应及时补充,以保证测量的顺利进行。 3、预热仪器: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提前打开COD测定仪进行预热。预热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使仪器内部的温度和电子元件达到稳定状态,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在预热过程中,不要对仪器进行其他操作,以免影响预热效果。 二、使用中的操作规范 1、正确取样与加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水样的取样和加样。取样时要使用干净的容器,避免水样受到污染。加样时要注意控制加样量,使用专用的移液器或加样枪,确保加样准确。避免加样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2、避免剧烈震动:在测量过程中,要避免仪器受到剧烈震动。剧烈震动可能会导致仪器内部的零部件松动或损坏,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因此,应将仪器放置在平稳、坚固的工作台上,避免在仪器附近进行剧烈的操作或移动。 3、实时观察仪器状态:在测量过程中,要实时观察仪器的运行状态,如显示屏上的数值变化、指示灯的显示情况等。若发现仪器出现异常现象,如数值异常波动、报警提示等,应立即停止测量,检查仪器是否存在故障,并及时排除故障。 
三、使用后的维护工作 1、清洁仪器:测量完成后,要及时清洁仪器。用干净的软布擦拭仪器的外壳和显示屏,去除表面的污渍和灰尘。对于测量池或比色皿等与样品接触的部件,要使用专用的清洗剂进行清洗,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晾干备用。避免使用腐蚀性强的清洁剂,以免损坏仪器部件。 2、关闭仪器:清洁完成后,按照正确的顺序关闭COD测定仪。先关闭仪器的电源开关,再拔掉电源插头。不要直接拔掉电源插头而不关闭电源开关,以免对仪器内部的电源模块造成损坏。 3、清理工作区域:清理工作区域,将使用过的试剂瓶、移液器等物品整理归位,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卫生。 四、定期校准与检定 1、校准周期: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和精度要求,制定合理的校准周期。一般建议每3-6个月对COD测定仪进行一次校准。对于使用频率较高或对测量精度要求严格的仪器,应适当缩短校准周期。 2、校准方法: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标准溶液对仪器进行校准。校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若校准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仪器或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3、检定要求:定期将COD测定仪送往具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确保仪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检定合格的仪器方可继续使用。 五、存放条件 1、环境温度与湿度:将COD测定仪存放在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一般要求环境温度在5-35℃之间,相对湿度在20%-80%之间。避免仪器受潮、受热或受冷,以免影响仪器的性能和寿命。 2、避免阳光直射:仪器应存放在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防止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仪器内部的塑料件和显示屏造成老化损坏。 六、结论 COD测定仪的日常养护是一个系统而细致的工作,涉及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的各个环节。通过做好日常养护工作,可以确保COD测定仪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