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全自动测定仪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时间:2025-08-01 09:45:42   访客:9

COD全自动测定仪凭借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效率快等优势,在水质监测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样品特性、操作规范、设备老化等因素影响,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影响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及时识别常见故障并掌握排除方法,能有效减少停机时间,保障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一、检测数据异常及排除

检测数据异常是COD全自动测定仪最常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数据偏高、偏低或波动过大,需针对性排查原因。

若检测结果普遍偏高,可能是样品预处理不彻底。水样中若含有大量悬浮物或还原性杂质,会被氧化计入COD值,导致结果偏高。此时应重新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通过离心或过滤去除悬浮物,必要时采用稀释法降低样品浓度,再进行检测。此外,试剂污染也可能导致数据偏高,若发现试剂浑浊或有沉淀,需更换新的试剂并重新校准仪器。

当数据持续偏低时,需检查消解环节。消解温度不足或消解时间过短,会导致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未能完全氧化,进而使结果偏低。可确认仪器的消解参数设置是否符合标准,如温度是否达到规定值、保温时间是否足够,必要时重新设置参数并进行空白实验验证。若参数设置无误,可能是加热模块故障,需联系技术人员检修加热元件,确保消解过程充分。

数据波动过大则多与进样系统有关。进样针堵塞或进样量不准确,会导致每次检测的样品量不一致,引起数据波动。此时应停机检查进样针,用专用清洗液冲洗疏通堵塞部位,或更换磨损的进样针密封圈,确保进样量精准。同时,样品池内若有气泡,也会影响进样稳定性,可通过轻轻敲击样品池或开启排气功能排除气泡。

二、设备运行故障及排除

设备运行故障主要涉及进样系统、消解系统和光学检测系统,需结合部件功能逐一排查。

进样系统故障常表现为无法吸样或漏液。无法吸样可能是进样管路堵塞,可拆开管路接口,用纯水冲洗管路内部,清除杂质;若管路通畅仍无法吸样,可能是进样泵老化,需更换泵管或维修进样泵。漏液多因管路接口松动或密封圈老化,检查各接口处的密封情况,重新紧固接口或更换老化的密封圈即可解决。

消解系统故障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若消解模块不加热,先检查电源连接是否正常,保险丝是否熔断,排除供电问题后,再检查加热丝或温控传感器是否损坏,损坏则需更换相应部件。若消解温度不稳定,忽高忽低,可能是温控电路故障,需联系专业人员检修电路板,校准温控系统。

光学检测系统故障通常表现为读数无响应或基线漂移。读数无响应可能是光源损坏,可观察光源是否发光,若不发光则更换新的光源;若光源正常,需检查检测器是否工作,通过检测标准溶液判断检测器性能,必要时更换检测器。基线漂移多因光学部件污染,用镜头纸轻轻擦拭比色皿和光路镜片,去除灰尘或污渍,再进行基线校准,通常能恢复正常。

三、仪器报警及排除

COD全自动测定仪配备了完善的报警系统,当设备出现异常时会发出报警信号,需根据报警提示快速排查。

“试剂不足”报警时,应及时补充相应试剂,确保试剂液位高于最低刻度线,补充后按复位键解除报警。若试剂充足仍报警,可能是液位传感器故障,清洁传感器探头或重新校准传感器即可。

“温度异常”报警多与消解模块相关,检查消解腔是否有异物阻挡散热,或环境温度是否过高,清理消解腔并保持仪器通风良好。若报警持续,需检查温度传感器是否失灵,联系维修人员进行更换。

“通讯失败”报警说明仪器与电脑或数据终端的连接中断,先检查数据线是否松动或破损,重新插拔数据线或更换新线;若线路正常,需检查通讯参数设置是否匹配,重新配置IP地址、端口号等参数,确保通讯协议一致。

四、日常维护预防故障

日常维护是减少故障的关键,可从以下方面做好预防工作:每次检测后,用纯水冲洗进样系统和反应池,避免样品残留腐蚀部件;定期清洁光学部件,保持光路通畅;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更换泵管、密封圈等易损件,防止老化导致故障;每月进行一次校准,用标准溶液验证仪器的检测精度,及时修正偏差。此外,妥善保存试剂,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防止试剂变质影响检测。

五、总结

COD全自动测定仪的常见故障集中在检测数据异常、设备运行故障和报警提示三大类,排除时需结合故障现象追溯根源。通过规范样品预处理、检查关键部件、校准仪器参数等方法,多数故障可现场解决。日常使用中,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严格遵循操作规范,能从源头减少故障发生。对于复杂故障,若自行排查无果,应及时联系厂家技术支持,避免因擅自拆解导致设备损坏。只有科学处理故障,才能确保COD全自动测定仪长期稳定运行,为水质监测提供可靠数据。

返回 

© Copyright 2025 迈德施科技 版权所有

首页

关于迈德施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